-
-1 18
自由鍛是利用沖擊力或壓力使金屬在上、下砧之問產(chǎn)生塑性變形,從而得到所需鍛件的鍛造方法。
一、金屬加熱
加熱的目的是提高坯料的塑性和降低其變形抗力。
1.鍛造溫度
始鍛溫度:材料在鍛造時所允許的最高加熱溫度,稱為該材料的始終溫度,一般定在該材料熔點下150—2000c。
終鍛溫度:材料停止鍛造的溫度,稱為該材料的終鍛溫度。
始鍛溫度與終鍛溫度之間的溫度差稱為鍛造溫度范圍。
加熱時金屬的溫度可用熱電偶高溫計測量,它由熱電偶,補償導線,冷、熱接點,顯示儀表等組成。熱電偶高溫計是應用熱電效心原理制成的溫度計,當兩種不同導體兩端接合成通路時,由于兩接點溫度不同,而在所構成的同路內產(chǎn)生電動勢,把電動勢轉換成溫度,用顯示儀表把溫度顯示出米。
鍛造時鍛工一般用觀察火色的方法米大致判斷溫度。
鋼在加熱到530℃以上時會發(fā)出不同顏色的光線,其顏色與加熱溫度有關,從顏色上可看出鋼料加熱溫度的高低。溫度越高,亮度越強,顏色越淺。
2.加熱產(chǎn)生的缺陷及預防措施
1)氧化和脫碳
鋼足鐵碳合金,加熱時表表面和高溫的氧氣,二氧化碳及水蒸氣接觸,發(fā)生氧化,使坯料表面產(chǎn)生氧化皮和降低表面含碳量而形成脫碳層。如氧化現(xiàn)象比較嚴重,就會產(chǎn)生較厚的氧化皮和脫碳層,甚至造成鍛件報廢。
減少氧化和脫碳的措施是快速加熱,采用少、無氧等加熱方法。
2)過熱及過燒
鋼加熱時如果在始鍛溫度下保溫過久,內部的品粒會變得粗大,這種現(xiàn)象稱為過熱。在隨后的數(shù)控沖床鍛造過程中粗大晶粒被打碎,可得到細化晶粒鍛件,也可在鍛后進行熱處理,將晶粒細化。
鋼加熱到接近熔點時,品問低熔點物質開始熔化,同時由于爐氣中的氧化性氣體滲入品界,使品問物質氧化,破壞了晶粒問的聯(lián)系,此種現(xiàn)象稱為過燒。存在過燒現(xiàn)象的坯料一經(jīng)鍛打即破碎而成為廢品,不能挽救。
3)開裂
尺寸較大的鋼料及復雜鍛體在加熱過程中,如果加熱速度過快,則可能造成各個部分之問溫度差較大,岡膨脹不一致而產(chǎn)生裂紋。
低、中碳鋼塑性好,一般不易產(chǎn)生裂紋。高碳鋼及某些高合金鋼產(chǎn)生裂紋的傾向較人,加熱時要嚴格遵守加熱規(guī)范。
3.加熱爐
加熱爐是用來加熱金屬的設備。常用的加熱爐有反射爐、重油爐、煤氣爐、電阻爐、等。
訓練用的是37KW電阻爐。電阻爐由爐體、加熱室、電熱體(硅碳棒)、熱電偶、控溫儀表、控制柜、變壓器爐門升降機構等組成。電阻爐是利用電流通過爐內的電熱體所產(chǎn)生的高溫,以輻射對流傳熱的方式來加熱金屬坯料。
電阻爐操作過程的注意事項:
1)操作時必須穿妤防護服,帶好手套,配帶防護眼鏡;
2)操作時注意防止工具和毛坯把耐火磚、爐板和電熱體碰壞,同時要防止短路造成傷人事故;
3)要經(jīng)常清理爐內氧化皮,避免落在電熱體上造成短路,把電熱體燒壞;
4)爐內耐火磚應避免急冷急熱。如果高溫時打開爐門以求快速降溫,將會降低電爐的使用壽命。
一、自由鍛設備
白由鍛所用設備根據(jù)它對坯料作用力的性質,分為鍛錘和液壓機兩人類。生產(chǎn)中使用的自由鍛錘主要是空氣錘和蒸汽一空氣錘。
空氣錘由錘身、壓縮缸、工作缸、砧座、傳動部分、操縱部分、落下部分等組成。空氣錘的噸位以落下部分總質量米表示。
空氣錘工作原理:
電機通過傳動部分帶動壓縮缸內的壓縮活塞作往復運動產(chǎn)生一定壓強的壓縮窄氣,通過踏桿或手柄,操縱上下旋閥,使錘頭實現(xiàn)上懸、下壓、連續(xù)打擊、單次打擊、空轉五種動作。
三、自由鍛基本工序及其操作
自由鍛的基本工序有鐓粗、拔長、沖孔、擴孔、彎曲、扭轉、錯移、切割等。其中前三種應用最多。
1.鐓粗
鐓粗是使毛坯高度減小,橫截面增大的工序。
鐓粗操作的一般規(guī)則及方法:
1)坯料的原始高度H與直徑D之比應小于2.5~3,否則會鐓彎或產(chǎn)生雙鼓形;
2)局部鐓粗(使用漏盤);
3)壞料的端面應甲整并且和軸線垂直,各部分加熱溫度要均勻,在下砧上要把坯料放平,否則可能產(chǎn)生鐓歪現(xiàn)象。如果緞歪,其矯正方法足將坯料斜立,輕打鐓歪的斜角,然后放止,繼續(xù)鍛打。矯止鍛件時應在較高溫度下進行,并要夾牢工件,防止工件飛出傷人。
2.拔長
使坯料截面減小,長度增加的工序。
拔長操作的一般規(guī)則及方法:
1)鍛打時,工件應沿砧座寬度方向送進,每次送進量應為砧寬的0.3—0.7倍。送進量太大,鍛件主要向寬的方向流動,降低拔長效率;送進量太小,容易產(chǎn)生火層。另外每次壓下量也不宜過大,否則也會產(chǎn)生央層。
2)將圓截面坯料拔長成直徑較小的圓截面鍛件時,必須先把坯料鍛成方形截面,在拔長到邊長接近直徑時,鍛成八角形然后滾打成圓形。
3)拔長過程中應不斷翻轉鍛件,翻轉方法分來回90 0翻轉和螺旋線翻轉兩種,塑性較差材料采用后者。
4)鍛件拔長后應進行修整,以使其尺寸準確,表面平整,修整時,將工件沿下砧長度方向送進,以增加鍛件與砧座問的接觸長度。
3.沖孔
沖孔是使用數(shù)控轉塔沖床在坯料上沖出透孔或不透孔的工序。
沖孔操作的一般規(guī)則及方法:
1)沖孔操作應在較高溫度下進行。
2)較薄工件采用單面沖孔法,較厚工件采用雙面沖孔法。
4.擴孔
擴孔是減小空心坯料的壁厚而增加其內、外徑或只增加內徑的工序,用來制造環(huán)形工件。
5.彎曲
彎曲足利用模具將毛坯彎成所規(guī)定外形的鍛造工序。
6.扭轉
扭轉是將毛坯一部分相對另一部分繞其軸線旋轉一定角度的工序。
7.錯移
將毛坯一部分相對另一部分平移錯開的工序。
8.切割
是分割坯料或切除鍛件余量的工序。
四、訓練操作過程:
1.指導人員示范講解錘上操作時站立姿勢位置,鉗子的握法,并且鍛造一個工件,讓同學了解毛坯的變形過程及工藝過程。
2.讓同學在錘下用冷毛坯練習用鉗子夾持工件及翻轉方法,利用夾持力改變用力方向,達到件重心移動翻轉工件的目的。
3.通過冷鐵翻轉練習,同學基小掌握翻轉、米持方法后,讓其在鍛錘上操作,由于足央持高溫工件在鍛錘上操作,部分同學有害怕心理,指導人員要逐人耐心講解,演示,使同學們都能夠在鍛錘上正確操作。
4.學生完成:
1)將圓形截面坯料鍛成矩形截面鍛件(高度要求不變)。
2)將矩形截而坯料鍛成圓形截面鍛件(高度要求不變)。胎模鍛胎膜鍛是在自由鍛設備上使用可移動模具生產(chǎn)模鍛件的一種鍛造方法。常用胎模有:
1.摔子
摔子主要用于同轉體鍛件的制坯或局部成形,其工作時應不斷旋轉坯料,否則易產(chǎn)生飛邊或毛刺。
2.扣模
扣模主要用于生產(chǎn)非回轉體鍛件。
3.套模
套模分開式、閉式兩種。開式套模只有下模,上砧起上模作用,坯料在套模中以鐓粗或鐓擠方式成形。
閉式套模一般由模套、沖頭和下墊組成。錘擊力通過沖頭作用在坯料,使坯料在封閉的模膛內成形。閉式套模主要用于鍛造端面帶有凸門形狀的回轉體鍛件。
- 評論(0)
發(fā)表評論 TrackBack
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(fā)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