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5 31
機床伺服系統的技術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伺服驅動元件的發(fā)展水平。隨著數控技術的演變和發(fā)展,,伺服系統的驅動元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,。
第一階段:20世紀70年代以前,是電液伺服和步進伺服系統的全盛時期,。
電液驅動具有慣性小,、反應快、剛性好等特點,,早期的數控沖床多采用電液伺服系統,。但電液驅動設備復雜,效率低,,發(fā)熱大,,維修困難。步進電機開環(huán)系統,,具有結構簡單,、價格低廉,、使用維修方便的優(yōu)點.在當時被大力推廣,至今仍在經濟型數控沖床上使用,。
第二階段:20世紀70-80年代,,功率晶體管和晶體管脈寬調制驅動裝置的出現,加速了直流伺服系統的性能提高和推廣普及的步伐,,直流伺服逐漸占據主導地位,。小慣量直流伺服電機具有電樞回路時間常數小、調速范圍寬,、轉向符位好的特點,,在一部分需要頻繁起動和快速定位的機床上得到迅速推廣。大慣量寬調速范圍直流伺跟電機,,由于輸出轉聲巨大,、過載能力強,電機慣量與機床傳動部件慣量相當,,可直接帶動絲杠,,易于控制與調整,在數控沖床上得到廣泛應用,。直流伺服系統的缺點是結構復雜,,價格昂貴,電刷對防塵,、防油要求嚴格,,易磨損,需要定期維護,。
第三階段:20世紀80年代后,,由于交流伺服電機材料、結構,、控制理論及方法均有突破性的進展,,而且隨著電子技術的發(fā)展,出現了許多新的調速方法,,如變頻調速,、矢量控制等。這些新技術的應用,,使交流滿調系統的性能大大地得到提高,,并有逐漸取代直流伺服系統之勢。交流伺服電機統更大的優(yōu)點是電機結構簡單,,不需要維護,,適合在較惡劣的環(huán)境中使用。
- 評論(0)
發(fā)表評論 TrackBack
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(fā)表您的看法,、交流您的觀點,。